关注食品安全 关爱健康生活
主办: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指导单位: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首页


地址:海口市青年路7号滨江花园2栋405室

电话:0898-65384931

网址:www.hifsa.cn

邮箱:1013831649@qq.com



认证咨询

收藏!发生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怎么办?应急处置全套工作流程、清单、检查表来了……


餐饮服务环节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01

先期处置

接报后,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携带有关调查、取证工具等,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原料、水、食品相关产品、工用具等。必要时要求供餐单位暂停停业。


02

了解基本情况

通过涉事单位、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等了解情况,主要包括可疑餐次及食品、就餐时间和发病时间、就餐人数和发病人数、未集中就餐人员是否发病等情况,并核实病人人数、症状及救治情况。


03

现场检查

重点对可疑食品加工的场所、设备、工具、厨房及其加工过程进行现场检查,调查可疑食材和食物的来源、存放条件、加工烹调方法、加工操作、生熟交叉污染情况,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情况,餐饮用水来源(是否二次供水或自备水井供水),以及从业人员卫生健康状况等,从中找出引起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可疑污染环节,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对患者调查的资料,初步分析判断事故原因。现场检查后立即进行初报。


04

抽检

除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从业人员、操作环境、工用具容器、留样和餐饮用水等流调采样外,市场监管部门应通知检验机构,指派专业采样人员到现场采样。重点对剩余可疑食品、食材、食品加工用水、餐饮具、操作环境(刀、板、台面、加工设备、工用具、容器等)、从业人员咽拭、肛拭等生物标本进行抽样,重点检测农兽药残留、亚硝酸盐、肠道致病菌、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采集可疑样品进行现场快检。采集到的样品要尽快送到检测机构,并立即进行应急检验。一般情况可由市县所属检验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重大或复杂情况如需要检测病毒等视情送有资质单位。


05

调查询问

询问涉事单位负责人职责、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等情况。对涉事单位的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如采购、厨师、分餐人员、专间人员、洗消人员等)开展一对一询问,相互印证和比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已掌握的食谱菜谱、配料表、时间表、书面记录、视频监控等证据,对相关人员开展询问,尽量通过询问还原出事件发生前的真实情况。做好询问笔录,详细记录有关信息。尽量一次性问完所有问题。


06

了解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协助事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完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后,在2日内同时向同级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提交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在2周内提交最终调查报告。


07

原因调查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七章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事故责任调查等。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事故调查。查明事发单位情况、事故过程与原因、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情况、涉事食品相关情况等内容,并形成调查报告。


08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初报信息(信息来源、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发病人数、当前状况、危害程度、先期处置等),在接报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市级市场监管部门报告,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接报2小时内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报告。市场监管部门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发展和变化,对初步报告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形成续报,包括事件起因、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处置进展、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可多次续报。重大、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至少每日报告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告。处置完成后3日内报送总结报告。


09

信息发布

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统一安排,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图片

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清单


工作事项

工作内容

一、先期处置

1.第一时间到现场。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携带有关调查、取证工具等。

2.封存。封存有关食品、原料、水、食品相关产品、工用具等。

3.停业。必要时要求供餐单位暂停停业。

二、了解情况

1.了解对象。涉事单位、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等。

2.了解内容。主要包括可疑餐次及食品、就餐时间和发病时间、就餐人数和发病人数、未集中就餐人员是否发病等情况,并核实病人人数、症状及救治情况。

三、现场检查

检查内容详见疑似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现场检查表(附件2)。

检查后立即进行初报。

四、抽检

1.分头抽检。除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留样和餐饮用水等流调采样外,市场监管部门应通知检验机构到现场采样,立即进行应急检验。

2.抽检品种。对剩余可疑食品、食材、食品加工用水、餐饮具、操作环境(刀、板、台面、加工设备、工用具、容器等)、从业人员咽拭、肛拭等

3.检测项目。肠道致病菌、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农兽药残留、亚硝酸盐等。

4.检验机构。一般情况可由市县所属检验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重大或复杂情况如需要检测病毒等视情送有资质单位。

5.快检。视情采集可疑样品进行现场快检。

五、调查询问

1.询问单位负责人。涉事单位负责人职责、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等情况。

2.询问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对涉事单位的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如采购、厨师、分餐人员、专间人员、洗消人员等)开展一对一询问,相互印证和比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已掌握的食谱菜谱、配料表、时间表、书面记录、视频监控等证据,对相关人员开展询问,尽量通过询问还原出事件发生前的真实情况。

3.做好记录。做好询问笔录,详细记录有关信息。尽量一次性问完所有问题。

六、了解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协助调查。协助事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索取流调报告。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完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后,在2日内同时向同级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提交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在2周内提交最终调查报告。

七、原因调查

1.参与事故原因调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事故调查。

2.形成调查报告。查明事发单位情况、事故过程与原因、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情况、涉事食品相关情况等内容,并形成调查报告。

八、事故报告

1.初报。接报2小时内事故发生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向市局进行初报,市局立即向省局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信息来源、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发病人数、当前状况、危害程度、先期处置等。

省局对食品安全事故及舆情事件的报告和反馈采取扣分制。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未按本规定的时限报告的,扣1分;晚于新闻媒体报道的,扣2分;晚于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省委省政府的,扣3分;谎报、瞒报、漏报的,扣4分。

2.续报。市场监管部门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发展和变化,对初步报告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形成续报,包括事件起因、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处置进展、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可多次续报。重大、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至少每日报告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3.终报。处置完成后3日内报送总结报告。




图片

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检查表


检查事项

检查内容

涉事单位基本信息

查清涉事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名称、地址、负责人等基本信息。查看是否持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超范围经营。

从业人员健康情况

检查晨检记录,重点查看前3天人员请假、患病情况。检查从业人员中是否有发热、腹泻、皮肤病或化脓性伤口,有无不良卫生习惯及操作规程不符合要求等。

可疑食品供应情况

调查供餐情况,查清可疑食品供应的数量(份数)、去向及食用人员的发病情况。查看食谱,分析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可疑食材和高风险食品。重点调查生食冷食、熟食卤味、外购直接入口食品情况。如果是送餐公司送餐时,还须调查其供餐范围,追踪其它供餐范围内有无食物中毒病人。

食材来源和储存情况

查看食材索证索票情况,是否存在采购使用无合格证、超过保质期、有毒有害、腐败变质、“三无”预包装食品的食材情况,以及涉事单位以往的不良记录。

查看储存场所的卫生状况,是否食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查看存放条件、温度、湿度、离墙离地情况、出入库记录等。

检查加工经营过程情况

查看加工操作、备餐环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熟制食品是否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是否存在生熟交叉污染,是否存在非专间工作人员随意进出专间或在专间加工其他食品情况,加工后的食品是否存在被污染情况,加工后至食用的时间间隔是否过长。

加工过程中是否曾出现停水、停电、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食品加工用水和清洗用水是否使用自备井水或二次供水,查看水质检验报告。

餐饮具、设备消毒情况

检查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转使用,查看餐饮具、食品容器、工用具是否消毒到位,是否违规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清洗消毒用品。

溯源食品生产、销售单位

如果涉及可疑的预包装食品,应溯源到可疑食品供货商和标称食品生产者,进行现场检查。如果涉及可疑的食用农产品,应溯源到可疑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户),配合农业行政部门进行现场调查。


来源:市监学习驿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