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 关爱健康生活
主办: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指导单位: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首页


地址:海口市青年路7号滨江花园2栋405室

电话:0898-65384931

网址:www.hifsa.cn

邮箱:1013831649@qq.com



行业资讯

“禁塑”目标实现不易餐饮塑料污染亟须社会共治



本报记者  王金臣  韩松妍

  塑料性能强大且成本低廉,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耐用材料。但在塑料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全球只有少数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产生废塑料6300万吨,回收量为1890万吨,总体回收率为30%。

  在全球面临环境挑战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也积极开展塑料污染治理。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相比2007年出台的“限塑令”,今年新的治理意见力度更强,被业内称为“禁塑令”。

  要实现“禁塑令”各阶段目标并不容易。塑料污染治理贯穿于“生产—运输—使用—废弃处置”全过程,其环保问题错综复杂,应对及解决效率、程度与技术能力、产业水平、商家和用户行为以及城市治理息息相关。目前还没有单一的、一揽子的项目、技术方案能独立解决塑料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社会需要重新思考生产、使用和管理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方式,推动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驱动产业转型,鼓励可持续消费,改善全社会使用和处理塑料的方式。

  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餐企成本或增数千万元

  岁末将至,“禁塑令”的第一阶段目标等待检验。根据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记者走访发现,为响应国家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垃圾的产生,作为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替代品,纸吸管已成为餐饮企业的主流选择。星巴克、麦当劳、汉堡王等公司都在进行替换塑料吸管的行动。

  作为国内新式茶饮的代表,喜茶有关负责人表示,喜茶2019年6月在全国门店推行纸吸管。截至今年10月,已经减少使用塑料吸管超1200万根;自今年9月1日开始,北上广深以及成都所有门店,外卖商品都默认配送纸吸管。同时,与国家政策倡导“用可降解材质代替塑料制品”的理念同步,目前喜茶已经陆续在全国门店上线PLA材质吸管。

  东莞市遵道环保包装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良山表示,大多餐饮企业选择纸吸管,选择生物可降解塑料吸管的较少。目前,该公司一次性塑料吸管、纸吸管、生物可降解塑料吸管的生产比例是1:7:2,而在今年初,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产量占比达到九成,纸吸管和生物可降解吸管仅占一成。

  一次性塑料吸管顺应趋势被逐渐替换,但纸吸管的使用体验却引来消费者吐槽。“喝着奶茶,吸管逐渐短了,软软的,口感也没有那么好了。”喜爱喝奶茶的李瑞丽说。网友“闻刀客”在社交平台吐槽:“纸吸管插不进,吸不了,中途还会软掉。”

  相比消费者使用体验不佳问题,纸吸管以及可降解吸管带来的成本增加是餐饮企业面临的更大难题。某著名快餐连锁公司负责人王成祥(化名)透露:“一根一次性塑料吸管0.02元,纸吸管0.08元,可降解吸管0.12元。对于头部餐饮企业一年动辄投放数亿根吸管,成本将增加数千万元。”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对于可降解吸管,国内生产厂家还处于观望态度。罗良山表示,由于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急剧减产,生产设备也处于闲置状态。未来,会有一批吸管生产企业因为转型不及时而倒闭。“目前企业生产可降解餐具的原材料需要进口,技术引进成本高。终端消费者也接受不了高额的餐具价格。不过,未来随着可降解餐具市场以及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价格会下降。”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表示,当前可降解材料种类众多,民众辨识能力不足,与其他塑料混在一起会导致后端再利用价值大减。此外,生物可降解塑料回收体系尚未建立。

  塑料餐具消耗量急剧增加

  三个层面打造外卖行业环保生态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梁先生工作时间比较紧张,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和同事一起叫外卖。他说:“塑料袋、塑料盒、餐具加起来蛮多,大大小小有四五样。”

  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外卖消费者规模约4.6亿人,相比2018年底增长12.7%。2019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为5779.3亿元,同比增长36.0%。2020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预计增长15.0%至6646.2亿元。以互联网和餐饮业为基础的外卖行业迅速发展,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耗的塑料餐具也在急剧增加。

  2014年下半年,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巨头掀起补贴大战,订单量激增。2019年,美团外卖完成87亿笔订单,日均达2390万单。2020年,美团宣布日单量峰值突破4000万,上半年完成36亿笔订单。饿了么近年来并未公开其单量,不过业内估计目前美团和饿了么单量“七三开”。而以每单外卖的餐盒、餐具、外卖包装袋三部分加起来约40克估算,美团以及饿了么订单消耗了40万吨塑料。

  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外卖平台是撮合商家和消费者交易的平台,自身不生产餐品,不直接采购、供应餐具和包装,对于掌握商家使用塑料包装的具体情况有一定难度。

  不过,当前外卖平台的塑料数据已报告给商务部门。11月27日,商务部发布《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办法(试行)》,要求外卖企业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包括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盒、塑料餐具(刀、叉、勺)、塑料吸管等。

  美团发布的《外卖行业环保洞察报告》显示,53.5%的外卖商家选择在集贸市场等线下渠道采购餐盒,28.2%的外卖商家使用线上平台渠道采购餐盒。外卖包装销售渠道呈现本地化、碎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举措的规模化推广。

  为积极响应国家塑料污染治理行动,两大平台也在积极探索行业环保解决方案。2017年8月,美团启动了外卖行业首个关注环保的行动计划——青山计划。引导餐饮商家推进包装替代,优化包装方案。在外卖服务市场设立环保专区,持续引入包装袋、餐盒、餐具等多品类供应商,以期解决商户环保选购需求;同时,作为引导,美团在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免费投放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等环保物料超过2000万份。饿了么则与“易代扔”合作,提供免费上门回收生活垃圾服务。同时,两家外卖平台上线“无需餐具选项”,引导用户下单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针对外卖餐盒回收,王永刚介绍,塑料袋、塑料软包装属于低值可回收物,低值塑料可以回收,但是回收成本要高于回收后的利用价值,需要考虑的是降低回收成本或“谁买单”的问题;吸管属于食品级塑料,利用价值很高,但太轻太分散,单件克重低,若专门收集成本太高,企业得不偿失。

  虽然外卖塑料餐具数量巨大,但对于后端产业化资源化的利用考虑的是重量,而不是数量。“一定要让回收的各个环节有利可图,才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王永刚建议,为食品以及餐饮行业设计塑料包装,需要考虑易回收、易再生等问题,指导塑料制品从源头统一设计,考虑后端回收和利用,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增强废塑料高值化利用。“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是减量化,少用或者不用。”

  美团外卖负责人表示,推动外卖行业绿色发展需要多方联动,产业上下游、商家和消费者公众,从技术、意识、制度3个层面协力,共同形成系统的外卖行业环保生态,实现包装可降解、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以解决外卖行业的包装废弃物问题。技术层面,可以提供底层支持,按外卖包装类别针对性规划减塑路径,包括材料替换和餐盒回收;意识层面,进行正确引导,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外卖平台连接和撬动作用,提升公众认知和环保参与度;制度层面,需要有效保障,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减塑政策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支撑减塑目标实现。

  “禁塑令”涉及领域广主体多

  多方合力保证阶段目标如期实现

  对于餐饮行业减塑来说,2020年的目标不难实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涉及场景简单,比较容易禁限;部分地区和场景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以目前的可降解塑料产能也完全可以覆盖。但对于2022年以及2025年阶段任务的实现,餐饮行业又该怎样攻坚克难?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吴颖表示,当前餐饮行业推进限塑工作的复杂性,一方面,疫情导致销售下降,之前的塑料餐具库存余量没有消耗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自行增加限塑餐饮具的品种种类,如北京计划将咖啡搅拌棒加入,增加了跨地区连锁品牌经营餐饮企业的落地执行难度,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

  除此之外,在法规上,餐饮企业在执行除“禁塑令”以外的条例时,还要关注垃圾分类以及固废法条例对塑料制品的管控。王成祥表示:“对于大型餐饮企业来说,这不是难事。但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各条例法规涉及项目繁多,餐企往往会忽略某一项甚至更多,目前更多的是大中型连锁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要求。”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希望政府以及媒体发挥好政策宣贯作用,普及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餐饮企业特别是中小餐饮企业大规模参与到减塑行动中,才能保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完成。

  据悉,中国烹饪协会已向全国餐饮企业发出倡议,加快替换一次性不可降解购物袋,并遵循市场定价规则,以公允价出售;不再采购国家禁止销售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餐具、含塑料微珠等产品;不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倡议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餐饮企业、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不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刀叉勺。倡议各餐饮企业积极研究纸质、木质及可降解塑料餐具等多种替代方案,做好过渡工作。

  另外,在禁限目录上,业内人士建议阶段性增加项目,如将餐盘、餐碗加入到2022年禁限目录上,而对于用量较大的纸杯内覆膜和杯盖,建议放在2025年阶段目标上。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可替代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国内外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上的投资扩产,相信届时实施起来的执行力会更强。

  王成祥表示,希望消费者理解并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行动中。一方面,理解餐饮企业可能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吸管、刀叉勺、餐碗增加成本收取餐具费用的情况,且体验感或许会变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日常消费中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逐渐养成环保消费习惯,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共同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