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 关爱健康生活
主办: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指导单位: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首页


地址:海口市青年路7号滨江花园2栋405室

电话:0898-65384931

网址:www.hifsa.cn

邮箱:1013831649@qq.com



行业资讯

端牢中国饭碗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经济社会始终保持稳定……我国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粮食安全仍然是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粮食供求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一明确要求,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粮食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储备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市场供应充裕,活力不断增强,粮食储备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从粮食生产看,在连续多年丰收的基础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有关部门和各地正加紧推进落实,这为粮食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冬小麦和冬油菜籽播种面积均有所增加,目前苗情长势正常,夏粮丰收基础较好;早稻产区正在浸种育秧,部分地方已经开始栽插。

  从粮食库存看,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库存消费比远远超过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同时,库存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另外,农户和城乡居民存粮也有所增加。

  从进口来看,目前国际市场粮食供给延续宽松格局,这为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好品种和结构调剂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4262.1万吨,同比增加3117.5万吨,增幅27.97%。

  “综合粮食生产、库存、贸易等因素,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的基础与条件是十分扎实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说。

  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前不久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在国新办就“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在按“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快编制“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专项规划,将重点在“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上下功夫。坚持立足国内,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坚持精准调控,统筹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坚持全链条管控,统筹推动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立法保障粮食安全

  靠法治做保障,粮食安全才有坚强后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在发布会上表示,《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一法两条例”是解决好14亿人吃饭问题的法治保障,有利于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性作用,加快实现粮食安全从政策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更好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钱毅介绍,《粮食安全保障法》是《国家安全法》的配套法律,已经列入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和2021年度重点立法工作,着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风险防范应对能力,切实保障全国人民吃饭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履行起草工作的职责,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遵循立法程序,已经完成了政策研究、立法调研、起草论证、意见协调等部门起草阶段的相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抓紧推进立法工作,共同推动这部法律尽早颁布实施。”钱毅说。

  据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对贯彻落实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拟于近期公布施行。《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重点从法律制度上确保粮食储备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征求意见稿已经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钱毅说。

  钱毅表示,“十四五”时期,要聚焦“数字粮储”建设,进一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安全中心,推动数据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一是整合共享粮食产业链数据,推动播种、气象、产量、病虫害等相关生产领域数据共享共用。二是建设数字粮库升级版,重点提升数字化收购和智能化仓储水平。三是推动粮食加工数字化升级,推进加工企业上云、上链、上平台。四是推动粮食交易智能化,要完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的功能,构建统一粮食物流平台,打通粮食交易、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全过程数据通道,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产业强、粮食安”。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粮食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今年,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首次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转变有重大意义。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优质粮食工程”自2017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4000多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粮食质检机构1500余个,扶持中国好粮油示范县389个;涌现出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实践证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实现稳产与增收互促共进,实现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梁彦表示,“十四五”时期,将认真落实规划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一是大力推进延伸粮食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让这“三链”协同,既延伸产业链,也要提升供应链,还要打造价值链。二是深入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把粮食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三是开展“六大行动”: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粮食机械装备提升行动、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粮食节约减损和健康消费提升行动。

  实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

  “我国的粮食形势是好的,国家粮食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还是不能放松。”梁彦表示,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态势,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地缺水少人多、种粮比较效益低等潜在风险隐患。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要从消费端提倡粮食节约。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粮食增产增收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钱毅表示,要强化粮食流通各环节减损。在粮食收储环节,要继续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提升粮食清理、干燥、销售等服务功能;在粮食仓储环节,要提升仓储设施的功能,推广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实行粮食分品种分等分仓储存;在粮食物流环节,要提高原粮的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程度,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在提高流通效率的同时,减少粮食的损耗;在粮食加工环节,要以适度加工为突破口,开展全谷物食品研发,降低加工损耗和营养的流失;在粮食综合利用方面,要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强粮食加工副产品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延伸粮食产业链,实现高水平的综合减损。

  此外,要强化节粮减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强化爱粮节粮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顾雨霏 综合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