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 关爱健康生活
主办:海南省食品安全协会  指导单位: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首页


地址:海口市青年路7号滨江花园2栋405室

电话:0898-65384931

网址:www.hifsa.cn

邮箱:1013831649@qq.com



食品常识

“拉肚子”究竟是因为啥?

图片


有网友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小时候怎么吃辣都不怕,现在吃一次辣就闹一次肚子,身边很多朋友也是。难不成现在的辣味食品都有问题?


还有人反映“只要在外面吃饭,第二天一准就会拉肚子”“喝酒也拉肚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拉肚子”更专业的说法是腹泻,腹泻具体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一些刺激造成肠道蠕动的加剧,也可能有一些感染或者消化问题,总体来说就是胃肠道的功能被破坏了。


辣椒精引起腹泻?


辣椒精,别名辣椒油树脂,是从辣椒中提取、浓缩而得的一种产品,具有强烈的辛辣味,被用来制作食品调料。  


图片


辣椒精并不是一种非法添加剂,而是一种天然食品成分的提取物。这里需要清楚的是,辣椒精只是将辣椒中的辣椒素提纯了而已,它只是一味调味剂,和鸡精、味精差别不大。


腹泻的根源并不是辣椒精,而是食物的辣度。炒菜添加的是辣椒精还是辣椒,并不是引起腹泻的罪魁祸首,最主要的问题是“是不是过辣”。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肠胃功能强大,能够接受“变态辣”,不管是辣椒还是辣椒精的“变态辣”,都是不会引起腹泻的。


那么引起腹泻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引起腹泻的“罪魁祸首”


辣椒素

辣椒含有大量的辣椒素,是强烈的刺激性物质,辣椒素是不易被消化道分解代谢的,会使肠道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而肠道壁上神经元较多,这些神经元接收到烧灼的信号,就会启动人体排毒机制,将这些辣椒素当成毒物,加快胃肠蠕动,将“毒物”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被消化的食物,会吸收肠道中的水分,大便不成形,使大便变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拉肚子”。其实,吃辣拉肚子和着凉拉肚子是同样的原理。都是肠道神经元受到刺激引起腹泻。

被污染的食物

如果食物制作、储存过程中不干净,就可能携带一些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图片


很多无照经营的麻辣烫锅底,都是用市场上廉价的肉块、肉骨头做主料,而蔬菜也不一定是新鲜的菜。除此以外,火锅也是重灾区之一。 有些不正规的小店会把火锅的食材在常温下放置很久,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有的时候,食客觉得已经熟了,但实际上菜品内部的微生物并没有被完全杀死。而且有的时候筷子既要夹生食,又要夹熟食送到嘴里,即使再多加注意,也难免会出现交叉污染的风险。


还有在室温里敞开放置太久的剩菜、没洗手就抓起的水果,吃了之后就很可能诱发腹泻。

牛奶

乳糖不耐受是常见的引起腹泻的原因。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肠道中的乳糖酶会逐渐减少,消化乳糖酶的能力就会下降。当乳糖没有完全被小肠分解,到了大肠之后,就可能被细菌分解,产生一些刺激性的物质,诱发腹泻。如果连续几次喝完牛奶都会腹泻,可以考虑喝酸奶或者经过处理的零乳糖奶,吃乳糖酶,甚至在吃饭时候喝奶,每次少喝点,看看情况有没有好转。


图片

果糖

有很多人还会有果糖不耐受,具体表现为吃完水果、蜂蜜以及一些添加果糖的饮料之后会腹泻。包括有些人所谓的喝蜂蜜治便秘可能是因为果糖不耐受。

糖醇类的甜味剂

口香糖或者一些无糖产品中会有山梨糖醇、甘露醇等成分,大量摄入也可能造成腹泻。

补充剂

还有的时候一些补充剂,比如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铁剂,也可能造成肠道不适,出现便秘或者腹泻。


为什么着凉、紧张也拉肚子?


许多人着凉、紧张时也会拉肚子,其归根结底是因为肠胃受到“刺激”导致的,常见的这些“刺激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饮食、温度和精神。其中食物是拉肚子最常见的刺激因素。


温度刺激导致拉肚子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因为不同于皮肤神经,相对切割疼痛,胃肠道的神经对牵拉、冷热等刺激造成的疼痛要更敏感。

 

特别是肚脐处,皮肤较薄,脐下无肌肉或脂肪组织,更易受凉而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当我们有紧张、焦虑、生气等不良情绪时,这种情绪信号就会通过“脑-肠轴”传递给胃肠道,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拉肚子,比如细菌或者病毒感染、过量饮酒、药物滥用等等。因此,轻微的拉肚子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应该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对症下药。


怎么预防?


勤洗手

对于一般健康人来说,最常见的腹泻原因还是因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的,因此要注意食品卫生、勤洗手。


图片

不乱吃

在外就餐时吃的食物尽量吃热的、煮透的。包括别人削好的水果,也不要直接用手拿过来吃。


注意厨房卫生

平时注意保持厨房以及烹饪区域的卫生。包括定期清洁冰箱卫生、剩菜剩饭及时密封冷藏、洗肉不要对着水冲,砧板碗筷生熟分开等。



来源:央视网、营养师顾中一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微信公号等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闭